社交网络时代:怎么谈恋爱? |
让我们读读《新闻周刊》的这篇文章,看看数字化的世界是怎样改变现代恋爱的规则的! ![]() 卡蒂和男朋友约会已经有八个月了。他们两个人都是匹兹堡大学的学生,是在学校一个聚会上认识的。两个人立刻就一见钟情,双目相视就有了化学反应。他邀请卡蒂出来玩,两个人成了甜蜜的一对,一切都挺美好。但是有一天,卡蒂登陆了Facebook,发现了一些蹊跷的事情:她的“男朋友”将自己的关系状态改成了“单身”。卡蒂回忆说:“我永远不会忘了那一刻。当时我和最好的朋友在一个图书馆。我登陆上去,在我的新消息中,赫然有这么一条‘布莱德现在是空窗期。’当时我真是摸不着头脑,不知怎么想才好。” 不一会儿,卡蒂就明白过来了。她意识到自己刚刚被甩了——在Facebook上。她立刻向布莱德发了个短信,讽刺的说道:“谢谢你让我知道,你想要结束我们的关系。”接下来,她也改变了自己的状态信息,然后很快就收到了朋友们的留言。“你还好吗?”“发生什么了?”这样的问题一个接一个的出现。几个月后,她才又一次和布莱德说话。 没多久之前,网上的大学生恋爱还被认为是一种不合情理的,可怜的,或者是可悲的事情。人们当时的想法是,如果你必须要到网络上来寻找你的伴侣,或者要在网上和某人分手,这就表明了,现实生活中,你不够吸引人。但是接着MySpace就出现了,而后Facebook又开始风靡了,发展到现在,恋爱就变成了状态信息的波动,e-mail调情,然后,在某些情况下,还是对400多位不甚亲密的朋友的公然宣布分手。而虽然Facebook上的分手不是理想的方式,卡蒂也刚刚通过e-mail结束了一段最近的恋情,对方再也没有回信。22岁的卡蒂马上就要毕业,她说:“这没什么好值得炫耀的,但是科技就是让约会变得更加简单了。” 随之成为历史的,还有令人尴尬的礼节。现在一段恋情可能还是会开始于拥挤的咖啡馆内的惊鸿一瞥,但是接下来的一步常常不是要电话,而常常是询问是否可以在Facebook上加为好友。接下来可能会是互通几封e-mail,IM上有一些对话,然后还可能会有一些调情的短信。但是在实际开始真正的口头对话之前,有三种方式可以选择进行交流。南加州大学社会学家Julie Albright的研究方向就是网恋,她说:“这些关系进展的自然阶段,俨然已经成为了大学文化的一个普遍存在的部分。而且,甚至你不用待在计算机跟前也能完成这些步骤。” 这可能是件好事,网络可能成了一种不愉快的互动的缓冲区域。面对拒绝会更加容易一些,对话可以没有时间或地理上的限制——而且社交媒体也可以成为了解准约会对象生活的一个窗口。比如说两个人通过共同的一个朋友在Facebook上相遇了。很快,不用询问,他们就可以知道对方是否是单身。他们可以看到这个人是在哪里出生长大的,他们的政治兴趣,是否想“开始一段恋情”,或者是否想“有种亲密关系”。这些细节在第一次,或者第二次约会中都会碰到的,但是现在不用真正的约会就可以了解了。就象Babson学院刚刚毕业的学生David Yarus说的那样:“Facebook已经取代了令人尴尬的第一阶段的调情,你可以舒舒服服呆在你自己的家中就了解到对方的一些信息。” 大学生们同意说,这种观念已经大大改变了约会的场景。接近对方变得更加容易,相互之间的对话也会更加轻松,更能了解对方,分析两人恋情的可能性有多少。这也让约会的过程变得公开化,也会出现上文提到的卡蒂式的分手。有时候,恋爱游戏中也会出现一些意料外的状况。24岁的大卫是纽约的一名新媒体专家,他最近邀请一个在酒吧相遇的女孩吃饭。这个女孩马上就把他在Facebook上加为了好友——他也在网上察看了她的资料。在约定吃饭事宜的时候,他注意到了关键的一点,而女孩却忘了她的资料暴露了这一点:她是个素食主义者。大卫接下来给女孩发短信说:“不知道你喜不喜欢素食,最近我知道一个素食馆味道还不错。”女孩当然欣然同意了。大卫说:“看起来,我好像读懂了她的内心,实际上她自己把这些有用的信息都已经给我了。” 当然约会就会变得更容易了。但是我们指尖可用的科技越多,男孩女孩们就可能就不愿意确实在生活中约会了。卡蒂说:“我和朋友们发现男士们不太热衷于我们觉得非常有吸引力的这些交流方式。”大卫说,男士们觉得有吸引力的,是女孩们本身。大卫说,他有时候可能更喜欢不那么容易得到的东西。他说:“我记得那种感觉,她给你电话时候的激动。给她打电话邀她出来玩的紧张与兴奋。偷偷问她的朋友,她最喜欢吃什么,这样就可以精心设计带她到一个特别的餐厅。”“如果我真的爱一个女孩,我还是喜欢为她付出种种的一切。”不过,他补充说,现在可能一切的信息都能从网上查到了。 |
欢迎光临 教师之友网 (http://www.jszywz.com/) | Powered by Discuz! X3.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