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建设,河南省濮阳市油田第十九中学校长、书记。本科学历,中学高级教师,第四届全国十佳校长,濮阳市“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著有《三省教育》《四阶教学模式》。他从德育和教学入手,带领团队经过十年的打拼,将一所无人问津的薄弱学校打造成了当地的先进学校。为扭转学生学习基础差的状况,他主张“把课堂还给学生,做适合学生的课堂教学”,实施了符合学生实际的“引领式教学”改革。2010年5月,中国教育学会“十一五”规划课题《新课程教学法的理论与实践研究》阶段总结暨“引领式教学法”成果展示会在濮阳市油田第十九中学召开,受到众多专家的好评。 要有足够的问题意识 中国教师报:您提出了引领式教学需要遵循的五大原则。能否简要阐释一下这五项原则? 贾建设: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我们逐步探索出了“引领式教学”的五项基本原则,即以人为本原则、递进教学原则、解决问题原则、容量适当原则和联系生活原则。 “以人为本原则”要求教师必须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个体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学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尤其要帮助学习暂时困难的学生确定合适的学习目标,让他们在课堂上有更多的机会参与学习活动,在活动中增强学习的信心,有效改善“后进生”的心理状态,逐步提高他们的学习成绩,对待每一个学生要做到不嫌弃,不放弃,不抛弃。 “递进教学原则”要求教师做到三点:第一,教师要承认学生之间有差异,要么是基础水平的差异,要么是理解问题、分析问题能力的差异;第二,要重视知识之间的跨度,在备课、讲课时要思考如何让学生平稳、顺利跨越这个跨度;第三,保持学生的学习过程是一个由易到难、由简到繁、循序渐进的过程。 在知识学习的过程中教师要从大多数学生的现有水平出发,通过铺设知识台阶分解、降低知识的难度,减轻学生学习的困难,增强学生学习的信心。要把知识铺设成台阶状,以递进方式呈现,从而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学有所获。 解决问题原则是说,“引领式教学”要有足够的问题意识。解决教学中的问题是“引领式教学”的初衷之一。学生的学习过程就是解决问题的过程,学生是在不断地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成长起来的。学习、掌握知识的过程就是解决一个又一个问题的过程,在教与学活动中只有不断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再发现问题——再解决问题,才能让学生牢固掌握知识,正确、灵活、有新意地运用知识。 “容量适当原则”要求教师在教学设计和教学组织过程中充分考虑到学生对知识的接受能力和消化能力。课堂知识的容量不是越大越好,练习的题目也不是越多越好,知识的容量是以绝大多数学生在一定时间内能够学会为标准。教师要对教材中每一课时的知识容量进行整合,可以减少,可以增加,可以调换。做到让容量适应学生,而不是让学生适应容量。 “联系生活原则”要求执教者克服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的弊端,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让生活走进课堂,把枯燥无味的知识与学生的所见、所闻、所思、所做联系起来,使课堂生动、活泼、直观,帮助学生理解知识,增强学习效果,同时培养学生积极健康的情感态度,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 教师的引领就是要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 中国教师报: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引领时仅有这些原则是不够的,他们在实际上课时具体应该怎么引领学生?有没有一些更具体的策略或方法? 贾建设:学生的自主学习离不开教师的教或引领。不同学段的学生有不同的学习特征,引领方式也是不一样的。小学生由于知识积淀少,一些基础性知识和技能就需要教师的教。但是,初中生随着年龄的增长,有了一定的知识和生活经验的积累,就可以把自己的知识和生活经验运用于学习,就能进行相对独立的学习。到了高中阶段,学生的学习独立性得到了进一步的提升,独立自主的学习性更强。 教师的教或引导要有正确的策略。苏联心理学家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研究表明:教育对儿童的发展能起到主导作用和促进作用,但需要确定儿童发展的两种水平——一种是已经达到的发展水平;另一种是儿童可能达到的发展水平,表现为“儿童还不能独立地完成任务,但在成人的帮助下,在集体活动中,通过模仿,却能够完成这些任务”。这两种水平之间的距离,就是“最近发展区”。把握“最近发展区”,能加速学生的发展。教师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的一个目的,就在于把握学生的发展水平是在什么高度,把握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是什么高度,然后再通过教、引导,促进学生发展。 教师的引领层次性要强。学生面对一个学习内容无法学会,其根本问题在于不具备独立阅读学习材料、理解学习材料内涵和思考解决其问题的能力,教和引导的着眼点应落在教会学生阅读、理解和思考,这就是在教给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法和思路。 教师的引领就是要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国家课程是每一个在校学生必须学习的内容,也就是说我们的教学内容是既定的。可是学生之间是有差异的,不是人人对每一门课程都感兴趣,然而,既定的学习内容不会因学生有没有兴趣做出调整。换句话说,一门课程不管你有没有兴趣,你都是要学习的,没有任何选择的余地。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是不存在的,是一句假话。虽然课程、学习内容是既定的,但是教学把学习内容提供给学生的方式、方法却不是固定的,而是有着无限的创造空间,教育教学的创造性就体现在这里。这是教师的教或引导的重要组成部分。 |
欢迎光临 教师之友网 (http://www.jszywz.com/) | Powered by Discuz! X3.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