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之友网
标题:
从“教”研究到“做”研究
[打印本页]
作者:
管季超0712
时间:
2010-5-9 08:42
标题:
从“教”研究到“做”研究
从
“教”
研究到
“
做
”
研究
主讲:刘良华
记录:吴秋盈
时间: 2010年4月14日
1、
从研究方法论的角度去看,《阿凡达》是一个很好的教育现象学个案:认识你不是为了了解你、利用你、灭掉你,而是不由自主地爱上你。
2、
现象学不是主体对客体的观看或关注,而是“非主体性”、“非主客对立”的交往。
3、
认识论的态度是一种“对象性”的观看、观察、调查、访谈,而存在论的态度是一种“非对象性”的“和你在一起”的交往关系。它不是了解,而是一种相互共鸣、相互欣赏。从认识论态度到存在论态度的转变显示为从“访谈”到“交谈”、从“观察”到“欣赏”(appreciate)、从“审察”到“审美”的转换和转移。
4、
“审美”是理解现象学的一个关键词。现象学与美学很接近。
5、
如果说现象学是一种“非对象性”的思维,那么,这种非对象性的态度只有两个:一是“审美”(“交往”)的态度;二是“类比”、“隐喻”的态度。
6、
研究方法是不可“教”的,但可以“学”。某些技能可“学”但不可“教”,比如画画、弹钢琴、打领带、用簪子盘头发等。掌握技能的途径只有亲自去操作、体验,否则,技能永远不会被掌握、掌控。
7、
有偏见的阅读才会有“入口”,才有激情,才不会显得面无表情、麻木。
8、
在批判实证研究时,人们不得寻找非实证的新的方法。找到的非实证的、反实证的方法之一是“复杂科学”。总有些事件,他突然爆发,但不知是哪些因素导致的,后来研究出了:它是由多种因素同时纠缠在一起整体发生的效应。这就是复杂科学。
9、
可以把人体解剖学视为实证研究的一个样式或个案,那么,在复杂科学看来,人体解剖学就是典型的“简单科学”,这种简单科学无法认识人体,因为解剖学所能解剖的只是死尸(尸体)而不是活体,而死的尸体只有人的“器官”,没有“人气”,只有“结构”,不能发生“功能”。
10、
中医不讲解剖,中医是复杂科学,相对而言,以解剖学为基础的西医是简单科学(一般意义上的自然科学)。
11、
简单科学(自然科学,归纳科学,解剖科学)是从部分到整体,把个别的个案弄明白了,各个突破之后,便算是获得了整体的认识;复杂科学是从整体到部分,它研究的是个案之间的整体关系而不是独立的个案。
12、
中国教育界在没有享受实证研究的益处时就开始大张旗鼓地干了三件事:质的研究(定性研究),思辨研究,复杂科学。
13、
合适的态度是:先从实证研究做起,做了充分的实证研究之后,再做以现象学研究的方法休整、辅助实证研究。现象学不是代替实证研究,而是辅助实证研究。
14、
教育研究充分时,教育研究的成果也能畅销。书能畅销,说明你的书能够满足世人的需要,这是造福人类,顺便赚钱。
15、
间接转载别人的文章要注明“转引自……(网址)”,否则就是抄袭。
16、
大学很自由,但这个地方恰恰也是一个适合弱智者生存的地方。不要以为大学教授都是有学问的人,很多教授之所以是教授,不是因为他有学术成就,而是因为他会“做人”。大学是学者的天堂,也是笨蛋的天堂。
17、
书中自由欢乐,书中自有幸福。不要以为学者就一定是清苦的一群人。你可以做大学问,也可以挣大钱。学问做到一定的境界,挣钱就是自然发生的后果和结果。对于年轻人来说,最好有职业生涯设计或职业生涯规划意识。你将来要做些什么工作,你将往哪个方向发展,这也是获取“人格”(做人的资格)的一个前提。
18、
人格有两种含义。一是做人的资格,简称人格;二是人的性格、人的品格。
19、
大学里的学生要做两件大事:第一,专业生活(做学问),是为了转换为工作,满足社会需要,顺便换来工资和报酬;第二,情感生活(爱),情感课程是大学的一门重要课程,它比学问更重要。人可以没有学问没有知识但不能没有情感。
20、
做学问最好的状态是:“我一直在做我最喜欢做的事情,我的专业就是我的爱好”。整天在看书、写作,但不觉得是劳动、累赘,感觉像是一场游戏,做学问就是举办一场满足自己的求知欲的盛大的游戏。
21、
教育学原理约等于教育哲学。对于学科教学论的研究生来说,最好尽快掌握学科教学论的知识和技能,然后超越学科教学论,进入教育原理的思考。就“原理”的含量而言,学科教育的地位低于教育哲学,教育哲学的地位又低于哲学。
22、
有才气的学者所写的文章值得模仿,可以像诗歌一样把它背下来。
23、
好的写作有“口水”的痕迹(口语化),好文章是说出来的而不是写出来的。
24、
尽可能读名著。一个人有没有学术的修养,不只是看他是否有阅读的习惯,还要看他是否有阅读的品位。
25、
学者总是在“主旋律”的边缘。过于热衷于“主旋律”的人可能是一帮只会制造文化垃圾的“御用文人”。
26、
电影的主题是“人性”,过度的“政治情结”或“教育情结”会对艺术构成破坏,对“人性”的主题构成破坏。
27、
可以对某些穷人“怒其不争”,但需要对那些一直在努力的穷人有必要的敬畏和感激。富有的人一直在踩着周围穷人的血肉往上攀升。
28、
总有一类人处于贫困之中,但只要他一直在努力,他就有了做人的资格,他就有了“人格”。他就值得敬畏和感激。对于那些有尊严的人、有人格的人,必要的态度是敬畏和感激,而不是同情。
29、
任何生命都有被尊重的可能,但并非任何生命都被平等地尊重。一种生命的存在常常以另一中生命的被剥夺为前提。所有的肉食动物都在干剥夺其他生命的事情。草被羚羊吃,羚羊被狮子吃,这是生物链条的定律。不过,并非所有的羚羊都被狮子吃。只有那些奔跑的速度和挣扎的程度比狮子弱的羚羊才被狮子吃。就此而言,即便所有的生命都值得尊重,但并非所有的生命都平等地被尊重。只有那些一直在努力的生命才值得尊重。就人而言,只有他取得了“人格”(做人的资格),他的生命才被尊重。
30、
作业:第一,写听后感;第二
,
用自己的方式想明白复杂科学;第三,阅读肖川的《教育的理想与信念》、刘铁芳的《守望教育》《走在教育的边缘》和金生鈜的一本书(自己找),并找出它们相关的信息放到博客上;第四,两篇文章:“刚从俄罗斯回来,中俄差距超乎想象”和“那个穿红衣服的女孩儿——电影《浪潮》的启示”;第五,编制调查问卷:
①
内容:
要包括刘老师上一节课所提到的十个问题,小题数在10~20个。问卷的编制具体请参考《教育研究方法专题与案例》P178;
②
分组:
历史第1组,生科第2组,数科第3组、第4组。问卷题目的格式:“第1组(历史):关于……的问卷”。一个小组调查一所学校,也可能两个小组调查同一所学校的不同年级;
③
时间:
3
天内完成初稿,一周内(下周三中午12点前)完成定稿;
④
工作:
问卷初稿后,要做个试调查(找周围的同学填即可),以完善问卷的撰写;
⑤
方式:
与校长直接联系交流,要有诚意,以获得好感,并承诺会给予结果反馈。每次打电话前要先发信息,首次发信息的大致内容:“我是华南师范大学刘良华老师的学生***,我现在能否给您电话商谈问卷调查事宜?”
⑥
问题:
低年级小学生不识字、不会阅读时,可以通过现场提示解决;一所学校班级可能太多导致派发问卷很困难,可以考虑请班主任派发,取得班主任的信任和帮助;本调查是实名调查(与成绩挂钩),校方那边可能会不太同意时,我们要承诺:我调查的目的是为了改进孩子们的学习,保证严格尊重个人隐私,绝不外泄。第六,每组寻找1-2份样本问卷放到博客上,要求跟所要研究的问题接近,并认为比较好的。
欢迎光临 教师之友网 (http://www.jszywz.com/)
Powered by Discuz! X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