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市中小学“图书阅览室”建设规范 |
2006-3-26 |
图书阅览室建设规范 1、 引言 1.1、为科学、规范和高质量地建设好中小学图书阅览室,依据新课程标准对学生的培养目标,依据语文、综合社会实践等相关课程对图书阅览室的要求,依据教育部《中小学图书馆(室)规程》等文件精神,制定本建设规范。 1.2、图书阅览室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基地。它是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与阅读能力,拓宽学生视野,帮助学生掌握学习方法、养成终身学习意识与习惯的重要平台;它是学校开展德育教育,引导学生自我教育的重要基地;它是各类课程开展研究性学习和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重要条件保证。 2、 定义 2.1、《图书阅览室》是图书馆(室)的组成部分,是供师生进行书刊、书报阅读,查阅收集各类信息资料,开展研究与自主学习的空间与平台。 2.2、《图书阅览室》按使用对象划分,可分为《教师阅览室》和《学生阅览室》二部分,按其阅读介质形式划分,可分为“纸质阅览室”和“电子阅览室”二种。 3、 建设目标 图书阅览室的建设,要达到以下几方面的目标 3.1、有人性化的阅览环境与空间,体现出自然气息与读书氛围,成为师生喜爱的学习、交流与研究活动场所。 3.2、普通的《图书阅览室》有简单朴素的阅览设备,如桌椅、书刊架等,和现代化的工具手段,如复印机等。《电子图书阅览室》,则有多媒体电子阅览设备,如计算机及其网络。能使阅读者,感受到学习条件简单、朴素,使用工具方便、现代、高质。 3.3、有人本化的管理制度和考核办法,使管理人员与阅读者和谐共处,达到阅览室对师生的服务温馨、自然和人文化;有相关的现代化管理设备(条形码管理系统),达到管理的高效率。 3.4、有收藏充足的书刊(电子阅览室为电子读物、音像资料等)和相关资料,达到《中小学图书馆规程》的标准要求,并有特色地增加符合学校校本课程、办学特色等方面的书刊、资料。使收藏量能较好地满足学习、研究和拓宽视野的要求。 4、 建设方法 4.1尚未建有阅览室的学校,按本规范的要求与标准建设;已经建有阅览室的学校,可对照本规范进行评估。达不到本规范要求的,进行升级改造;达到要求的,可以不断完善和创造特色。 4.2、新建阅览室的学校,要根据学校的教室条件,结合学校的校本课程、特色等,在广泛听取教师、学生意见的基础上,多方论证,制定建设方案。不能在没有充分听取意见或论证方案的前提下,由后勤部门独立操作建设。 4.3、教师阅览室与学生阅览室要有恰当的距离或分界,以适应教师与学生二个不同群体的心理、学习方式和习惯。 4.4、阅览室建设所需的相关硬件、设备,如阅览桌椅、报刊橱、条形码管理系统等,按教育技术装备的相关规定进行立项,以装备项目方式纳入到教育技术装备政府采购过程中,有计划、有规范地开展建设。 4.5、规模大的、有条件的学校,可以单独建设《电子阅览室》或作为学校图书阅览室的一部分。规模小的、条件不足的学校,可以将《电子阅览室》与《网络学习室》合二为一。六轨以上的高中,则必须建“电子阅览室”。 5、 建设标准 5.1、建筑面积:阅览室建筑面积,依据《南京市办学条件标准》建设。有条件和创特色的学校,可根据学校具体情况,增加阅览室建筑面积,也可在多个点设立阅览角,以增加阅览室的总面积。教师阅览室的建筑面积可因校而异,不必讲究统一的规则,可依据教师办公室的分布或教师要求,个性化地安排。 5.2、阅览坐位:阅览室阅览坐位的建设可分固定坐位与自然坐位二种。固定坐位是指桌椅相对固定的坐位,中学按20:1的人位比,确定坐位数量,小学按25:1的人位比,确定数量。自然坐位是指不固定的,没有桌只有椅,或桌椅皆无的可读书空间。阅读不必正襟危坐,可自然化、人性化一些。可席地而坐,也可依柱而立。坐位的数量原则,是能满足一定数量的学生同时进入阅览室。教师阅览室的坐位则以固定坐位为主为好,以便能为教师开展科研、备课而用。其数量按阅览室空间大小而定,有一定的量即可。教师阅览室的建设,有条件的学校还可以与教师咖啡厅(茶座)相结合,以人文化的方式建设。 5.3、物理设备:阅览室的物理设备有桌椅、书刊架、出纳台及管理工具、办公装订设备、复印设备等。有条件的学校,可增加计算机借阅管理系统。如“条形码管理系统”。(电子阅览室的物理设备与配置标准,参阅《网络学习室》)。学生的阅览桌椅以朴素、简单和适应青少年的身体成长为原则,制定规格参数。教师阅览室的桌椅,则可依据学校的特色,自行购置有特色的桌椅,如藤椅等。以上物理设备的具体规格与参数,也可参见教育技术装备部门编制的配备参考方案与配置参考目录。 5.4、环境建设:学生阅览室的室内环境,以宁静、快乐为基调,以读书为主题,由师生共同创作一些书法、绘画作品,布置到墙壁、书柜上或空间中。或以校园文化为内涵进行环境装饰。教师阅览室的室内环境,以优雅、清静为基调,以哲学、人文为主题,配以休闲空间(茶、咖啡设备与空间),进行必要的装饰。 5.5、经费标准:经费预算按以下三部分进行,一是木器设备,指桌椅、书架等物理设备;二是办公设备(包括复印机、计算机及管理系统);三是装修工程。升级改造的学校也依据这三方面,对增加的部分进行预算。 6、 管理要求 6.1、有具体分管的领导,有专兼职的阅览室管理人员。分管领导要对阅览室的教育教学功能与管理要求有较高的认识,能有效地指导管理人员,能创造性地管理。规模小的学校管理人员可兼职,兼职要计工作量。规模大的学校,与图书馆人员统筹安排,以专职为主。管理人员要求有一定的专业素质,或经过教育技术装备部门的上岗培训,能参与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能与其他学科的教师进行交流、沟通与合作。管理人员的编制执行教育部《中小学图书馆(室)规程》的规定。 6.2、建立具体的阅览室各项管理制度,规范开展阅览室的管理工作;建立管理人员的考核办法,并有效地开展考核;制定学生课余和结合学科教学开展阅读的指导意见,加强对学科教师指导学生利用阅览室开展阅读、开展研究性学习和专题研究等方面的指导,并开展相应的考核,确保阅览室的作用与功能发挥。 6.3、发挥图书馆与阅览室工作人员的能动性、创造性,每学期举办形式多样的、内容丰富的读书活动。也可与学科教学、教师相结合,开展读书、研讨、竞赛等活动。 6.4、建立合理、科学的作息时间,全心全意为学生服务。努力增加阅览室的开放时间,要求在双休日、节假日和课余对学生开放,真正让学生有时间、有心情去阅览室读书。要建立学生借阅图书制度、学生阅读奖励制度等,努力提高图书借阅的周转率。同时,要适当的安排指导老师,参与到学生业余的阅读活动中去。 |
高 级 中 学 | 初 级 中 学 | 小 学 | |||||||||||||||||||||||
一 藏 书 刊 量 | 数量 馆(室)类别 项目 | 省一级学校 | 市、县重点学校 | 普通完全中学 | 数量 馆(室)类别 项目 | 省一级学校 | 市、县重点学校 | 普通初中 | 数量 馆(室)类别 项目 | 省一级学校 | 市、县重点学校 | 普通小学 | |||||||||||||
生均图书拥有量(册) | 60 | 50 | 40 | 生均图书拥有量(册) | 40 | 30 | 25 | 生均图书拥有量(册) | 30 | 20 | 15 | ||||||||||||||
生均年递增量 | 1册/人 | 1册/人 | 1册/人 | 生均年递增量 | 1册/人 | 1册/人 | 1册/人 | 生均年递增量 | 1册/人 | 1册/人 | 1册/人 | ||||||||||||||
文艺类图书占总藏书量% | 54% | 50% | 40% | 文艺类图书占总藏书量% | 54% | 50% | 40% | 文艺类图书占总藏书量% | 54% | 50% | 40% | ||||||||||||||
报刊种类 | 150 | 120 | 100 | 报刊种类 | 80 | 70 | 60 | 报刊种类 | 60 | 50 | 40 | ||||||||||||||
工具书、教学参考书种类 | 300 | 250 | 200 | 工具书、教学参考书种类 | 180 | 150 | 120 | 工具书、教学参考书种类 | 120 | 100 | 80 | ||||||||||||||
二 馆 室 要 求 | 图书馆(室)面积(㎡) | 800以上 | 600 | 400 | 图书馆(室)面积(㎡) | 600 | 500 | 400 | 图书馆(室)面积(㎡) | 400 | 300 | 100 | |||||||||||||
教师 阅览室 | 座位面积(㎡/座) | 3.2 | 3 | 2.1 | 教师 阅览室 | 座位面积(㎡/座) | 3.2 | 3 | 2.1 | 教师 阅览室 | 座位面积(㎡/座) | 3.2 | 3 | 2.1 | |||||||||||
座位占教师人数比例 | 30% | 30% | 30% | 座位占教师人数比例 | 30% | 30% | 30% | 座位占教师人数比例 | 25% | 25% | 25% | ||||||||||||||
学生 阅览室 | 座位面积(㎡/座) | 2 | 1.8 | 1.5 | 学生 阅览室 | 座位面积(㎡/座) | 2 | 1.8 | 1.5 | 学生 阅览室 | 座位面积(㎡/座) | 1.5 | 1.2 | 1 | |||||||||||
座位占学生人数比例 | 17% | 15% | 13% | 座位占学生人数比例 | 17% | 15% | 13% | 座位占学生人数比例 | 17% | 10% | 6% | ||||||||||||||
藏书室(册/㎡) | 400 | 450 | 500 | 藏书室(册/㎡) | 400 | 450 | 500 | 藏书室(册/㎡) | 400 | 500 | 600 | ||||||||||||||
管理工作办公室使用面积(㎡/座) | 7 | 6 | 5 | 管理工作办公室使用面积(㎡/座) | 7 | 6 | 5 | 管理工作办公室使用面积(㎡/座) | 7 | 6 | 5 | ||||||||||||||
电子阅览室 | 一、环境条件 | 1、自然光及辅助照明,台面的平均照度不应低于 200 Lx,书写黑板宜设局部照明,其垂直照度的平均值不应低于200 Lx,不均匀度不应低于0.7,台面无阳光直射,宜安装窗帘,室内无眩光。2、自然通风,室内空气流通,换气应达到3-5次/h,使室内CO2的浓度低于1.5%。3、室内环境噪声应低于.50分贝。4、室内温度以不高于30℃为宜,宜安装空调(5~10匹)。5、供电:配参数电源,内设控制中心,集中控制学生电脑。6、配备防火、防盗等安全设备。 | 四、配备标准 | 序号 | 设备名称 | 规格要求 | 数量 | 单位 | 备 注 | ||||||||||||||||
1 | 控制台(内置控制及设备) | | 1 | 张 | 采用防酸碱pvc面料 | ||||||||||||||||||||
2 | 教师座椅 | | 2 | 张 | | ||||||||||||||||||||
3 | 多媒体电脑 | 教师用 | 1 | 台 | 作服务器用 | ||||||||||||||||||||
二、设计要求 | 1、具有良好的防雷设施,防静电地板,远离有强电磁场辐射和有强腐蚀性的物体。2、单独接地电阻≤4Ω,接入楼体接地系统的接地电阻≤1Ω。3、湿度适宜,设在楼房的中、上层,不宜设在地层和顶层。4、电脑台位间的最近距离不小于1300mm。5、所有计算机联网,并与校园网相连。 | 4 | 网络信息口 | | 4 | 个 | | ||||||||||||||||||
5 | 网络 | 10/100M | | ||||||||||||||||||||||
6 | 打印机 | | 4 | 台 | 在线公用 | ||||||||||||||||||||
7 | 学生计算机 | | 50 | 台 | 无盘工作站可配U盘插口 | ||||||||||||||||||||
三、面 积 | 1、 每间电子阅览室宜50个座位,使用面积不少于1.9㎡/座。 2、 视学校的实际情况,可设1~2间电子阅览室。 | 8 | 耳机 | | 50 | 副 | (选用) | ||||||||||||||||||
9 | 电脑台 | | 50 | 位 | 结构外形自选 | ||||||||||||||||||||
10 | 学生凳 | 钢塑结构,可升降 | 50 | 张 | | ||||||||||||||||||||
11 | 参数电源 | | 2 | 台 | | ||||||||||||||||||||
三 基础 设施 | 1、 有办公桌、出纳台、目录柜、文件柜等 2、 有书柜、书架、陈列柜、阅览桌椅、报刊架等 3、 有装订、防火、防尘、防盗、防潮、防霉、通风设备及防蛀措施 4、 照明设施齐全,采光通风良好 5、 各类图书馆应配有计算机、视听室、复制等设备 | 1、 有办公桌、出纳台、目录柜、文件柜等 2、 有书柜、书架、陈列柜、阅览桌椅、报刊架等 3、 有装订、防火、防尘、防盗、防潮、防霉、通风设备及防蛀措施 4、 照明设施齐全,采光通风良好 5、 省一级学校、市、县重点学校图书馆应配有计算机、视听室、复制等设备 | 1、 有办公桌、出纳台、目录柜、文件柜等 2、 有书柜、书架、陈列柜、阅览桌椅、报刊架等 3、 有装订、防火、防尘、防盗、防潮、防霉、通风设备及防蛀措施 4、 照明设施齐全,采光通风良好 5、 省一级学校、市、县重点学校图书馆应配有计算机、视听室、复制等设备 | ||||||||||||||||||||||
四 人员 配备 | 1、 人员配备 | 学校类型 | 省一级学校 | 市、县重点学校 | 普通完全中学 | 1、 人员配备 | 学校类型 | 省一级学校 | 市、县重点学校 | 普通初中 | 1、 人员配备 | 学校类型 | 省一级学校 | 市、县重点学校 | 普通小学 | ||||||||||
人员数量(人) | 4 | 4 | 3 | 人员数量(人) | 4 | 3 | 2 | 人员数量(人) | 2 | 1 | 1(或兼) | ||||||||||||||
2、 应配有具有中级职称以上(或有大专学历以上)的负责人和具有高中以上学历,经过专业培训,熟悉图书馆业务,相对稳定的管理人员。 | 2、 省一级学校、市、县重点学校配有具有大专学历以上的负责人,普通初中应配备有高中学历,熟悉图书馆业务,相对稳定的管理人员。 | 2、 省一级学校、市、县重点学校应配备高中以上学历,熟悉图书馆业务,相对稳定的管理人员,普通小学图书馆可配备熟悉业务,相对稳定的专(兼)职管理员。 | |||||||||||||||||||||||
五 管 理 | 1、学校对图书馆工作有计划,有检查,有总结,有领导分管,有经费保证。2、应有图书总帐和分类帐两本帐目。3、应有书名目录、分类目录和著者目录。4、图书按“中图法”分类。5、新书应及时验收,登记和编目,新书应在10天内上架并流通。6、报纸当天上架,刊物两天内登记借出。7、报刊应每月装订成册,并登记。8、保持馆、室清洁、卫生。9、图书应用计算机管理,实行电脑编目、检索、管理等。10、图书馆应建立:①管理人员岗位职责。②书刊借还制度。③藏书及资料管理规则。④阅览室守则。⑤赔偿制度。⑥图书的剔旧和处理办法。11、向师生开架或半开架借阅,借书处和阅览室开放时间不少于40小时/周。 | 1、学校对图书馆工作有计划,有检查,有总结,有领导分管,有经费保证。2、应有图书总帐和分类帐两本帐目。3、应有书名目录、分类目录和著者目录。4、图书按“中图法”分类。5、新书应及时验收,登记和编目,新书应在10天内上架并流通。6、报纸当天上架,刊物两天内登记借出。7、报刊应每月装订成册,并登记。8、保持馆、室清洁、卫生。9、省一级学校、市、县重点学校图书馆用计算机管理,实行编目、检索、管理等。10、图书馆应建立:①管理人员岗位职责。②书刊借还制度。③藏书及资料管理规则。④阅览室守则。⑤赔偿制度。⑥图书的剔旧和处理办法。11、向师生开架或半开架借阅,借书处和阅览室开放时间不少于40小时/周。 | 1、学校对图书馆工作有计划,有检查,有总结,有领导分管,有经费保证。2、应有图书总帐和分类帐两本帐目。3、应有书名目录、分类目录和著者目录。4、图书按“中图法”分类。5、新书应及时验收,登记和编目,新书应在10天内上架并流通。6、报纸当天上架,刊物两天内登记借出。7、报刊应每月装订成册,并登记。8、保持馆、室清洁、卫生。9、省一级学校、市、县重点学校图书用计算机管理,实行编目、检索、管理等。10、图书馆应建立:①管理人员岗位职责。②书刊借还制度。③藏书及资料管理规则。④阅览室守则。⑤赔偿制度。⑥图书的剔旧和处理办法。11、向师生开架或半开架借阅,借书处和阅览室开放时间不少于40小时/周。 | ||||||||||||||||||||||
六 书刊 使用 | 1、利用黑板报和视听室介绍新书目录,推荐好书。2、积极开展对师生的出借服务,教师全天出借,学生定期出借,提高书刊流通量,每个学生每年借书15册(次)以上。3、合理安排时间,认真组织学生到阅览室,开展形式多样的读者活动。4、配合学校工作运用剪报、图片、图书等展开宣传教育活动。5、对学生开设阅读指导课。 | 1、利用黑板报和视听室介绍新书目录,推荐好书。2、积极开展对师生的出借服务,教师全天出借,学生定期出借,每个学生每年借书12册(次)以上。3、合理安排时间,认真组织学生到阅览室,开展形式多样的读者活动。4、配合学校工作运用剪报、图片、图书等展开宣传教育活动。5、认真做好导读工作,有条件的学校开设阅读指导课。 | 1、利用黑板报和视听室介绍新书目录,推荐好书。2、积极开展对师生的出借服务,提高书刊流通量,每个学生每年借书10册(次)以上。3、合理安排时间,认真组织学生到阅览室,开展形式多样的读者活动。4、配合学校工作运用剪报、图片、图书等展开宣传教育活动。5、对学生开设阅读指导课。 | ||||||||||||||||||||||
七 备注 | 本标准根据教育部《中小学图书馆(室)规程(修订)》(教基[2003]5号)和我厅《广东省中小学图书馆(室)建设规程》(粤教装备[2000]11号)制定。 | ||||||||||||||||||||||||
欢迎光临 教师之友网 (http://www.jszywz.com/) | Powered by Discuz! X3.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