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之友网
标题:
学书随感录
[打印本页]
作者:
教师之友网
时间:
2010-1-8 07:40
标题:
学书随感录
学书随感录
■孙伯翔
○没有完美的局部美就没有完整的整体美,上笔阙如,下笔完善,第一起笔是未知数,以后则随时调整,最后达到一个和谐。
○眼要求博,手要求精。
○做人要诚实笃厚,作书要有“贼心贼胆”,两者并不矛盾。
○纵向取古,横向取今,取古人法,取今人意。
○楷书之作若能来自古人,又能不同于古人,独具自己面目,这是非常难的。我有这个想法,却没有达到如此境地。
○楷书的端重反映着中华民族的尊严。
○学书者要博览百家,但又必须以一家或二三家作主梗,有所突破,就会有所成就。
○在写龙门方笔基础上,奠定好四指争力万毫齐发的基础,然后再转向圆方,按以力按,提更以力提,其道理是作用与反作用的关系,如果匮乏方雄外拓之功,就难以做到圆笔的深穆之象了。否则,表有其形,内无其质。
○方笔雄峻,圆笔浑穆,其两者形成魏碑书体之特征,魄力雄强中寓浑穆之气,气象浑穆之外溢魄力雄强之感。这里必须言明的是,方笔与圆笔是外在的形体,切切不可孤立地将方与圆对立起来,方与圆是辩证的统一。
○写楷书若能来自古人,又能不同于古人,且又独具面目,于平实之中显出灵性,那是难能可贵的,而且应成为我们学书者的一个目标。
○一幅作品形质是躯壳、性情是灵魂,习书之始要形质在前,性情在后,待掌握了形质之后就要性情在前。
○篆隶是古拙的东西,它以拙为美,是山东大汉,行草书则是大家闺秀。
○字的灵魂就是墨线,结体美是第二位的。
○时人不可全学,可以借鉴,师法当以古人为上。取古人法,取今人意,包括清人都不宜直接取法。如写隶不宜直接取法邓石如,写碑也不宜直接师法康南海。
○一笔一画自成生命。
○大字主气,小字主韵。
○读帖也是写。读是第一位的,写是第二位的。
○美与丑,善与恶,聪慧与愚钝,相克亦复相生。以己之长,骄人之短,鄙见也。聪慧者,天赋也,诚可贵,然不足恃,惟勤奋从业,始能精进。纵有凿石为器之艺,未必有培花育草之巧。以人之长,补己之短。而天资有高下,能力有大小,皆诉诸道,则人人平等,此不可不知也。
○书虽小道,而当一生之探求,方可有汲源辟流之能耳。“朝临石门铭,暮写二十品,竟日集诗联,夜夜泪湿枕”。三原老人堪为近代书坛泰斗,其砚耕精神当为后学楷模。
○康南海云:北碑方笔以《龙门二十品》为极轨,而“二十品”中又以《始平公》为最。《始平公造像》为阳文镌刻,颇为罕见,实乃书法瑰宝。写魏碑方斫易,浑穆难。方笔易得,质感难求,雄而不狰,威而不猛,写魏碑之要旨也。
○圣哲云:“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读书如此,写字亦如此。读书写字以睿智为先。先天必有,后天必补。以生知之资,志困勉之学。有所能而后有所大。写字当以读悟为先,执笔为其后也。
○学书之道,在于睿智,在于朝朝暮暮,不计寒暑;在于平常心态,褒贬不惊;在于取先人经典之妙,悟天地万物之象。形质为躯壳,性情是灵魂。无形质莫论性情。形质由古取,性情应时生。
欢迎光临 教师之友网 (http://www.jszywz.com/)
Powered by Discuz! X3.1